春節過年除夕至十五的習俗總整理

春節過年是華人社會的大節日,許多習俗是沿襲老祖宗數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,很多過年的習俗至今已簡化甚至不復見,以下詳列從至十五的各項傳統禮俗的由來:

農曆除夕:圍爐、守歲
這一天,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,散居各地的子孫會齊聚一堂,並且祭拜祖先與神明,晚上圍在一起吃年夜飯,所有又稱「團圓飯」,象徵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討個吉祥。

正月初一 :走春、拜年
除夕夜與家人團圓吃過年夜飯後,這一天會起個大早,除了祭拜祖先外也在門口點放鞭炮,穿上新衣戴新上帽,象徵「開春迎財神」以示新年新氣象;這一天切忌勿使用掃帚打掃或倒垃圾,因為會象徵把福氣與財氣都一掃而盡,若要打掃也盡量從外而內掃進來。

正月初二:回娘家
這一天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大日子,且女婿必須陪同,所以俗稱「迎婿日」;回娘家時不可空手回,必須帶些伴手禮同行,且必須為雙數以象徵成雙成對、喜氣吉祥。

大年初三:老鼠娶親
亦俗稱「赤狗日」,與「赤口」同音。這一天不宜外出拜年或走春,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,不過此習俗至今已漸漸式微;過年期間,從除夕年夜飯到初一祭拜走春、初二回娘家,到了初三這天沒有相關重要習俗要遵循,因此這一天當作在家休息早早就寢,也因相傳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,因此早早上床睡覺,才不會打擾老鼠們的終身大事。

大年初四:恭迎神明
相傳大年初四是眾神明返回民間的大日子,這一天家家戶戶皆守在家中備妥供品謝神,並且在門口點燃鞭炮,以恭迎各路神明;另有傳說「灶神」這一天會蒞臨,因此需要在家祭拜恭迎神明。

大年初五:破五窮
相傳在這一天之前所做過不吉利的事情,都可在初五這一天化解去除;所謂的五窮,即為「智窮」、「學窮」、「文窮」、「命窮」與「交窮」,人們通常會在這天燃放鞭炮,並刻意倒這幾天的垃圾,象徵化解各項不好不吉利的事情;同時,初五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,多數商家選擇這天為開工日並祭拜神明,除了迎財神外,
也求個今年能夠有個好彩頭,討個「開工大吉」。

大年初九:玉皇大帝誕辰
這天是玉皇大帝誕辰日,家家戶戶皆會在當晚子時(晚上11點到凌晨1點)拜天公,當天也會有些廟宇舉辦盛大的祭天活動,向天公祝壽,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。

正月十五:元宵節
每年一開始的第一個月圓日,也是傳統的元宵節,象徵一元復始、萬象更新的夜晚。這天除了家戶皆要吃湯圓,提燈籠外,各地也都會舉辦熱鬧的燈節活動、張燈結綵、喜猜燈謎,共同歡度這個愉快的節日,以慶賀新年的到來。

Photo by Thomas Despeyroux on Unsplash
按讚、分享、支持我們

發表迴響